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31 lines (13 loc) · 2.47 KB

06服务发现.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31 lines (13 loc) · 2.47 KB

什么是服务发现

​ 微服务的框架体系中,服务发现是不能不提的一个模块。我相信了解或者熟悉微服务的童鞋应该都知道它的重要性。这里我只是简单的提一下,毕竟这不是我们的重点。我们看下面的一幅图片:

1538379054131

图中,客户端的一个接口,需要调用服务A-N。客户端必须要知道所有服务的网络位置的,以往的做法是配置是配置文件中,或者有些配置在数据库中。这里就带出几个问题:

​ 需要配置N个服务的网络位置,加大配置的复杂性

​ 服务的网络位置变化,都需要改变每个调用者的配置

​ 集群的情况下,难以做负载(反向代理的方式除外)

总结起来一句话:服务多了,配置很麻烦,问题多多

既然有这些问题,那么服务发现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话说,怎么解决呢?我们再看一张图:

1538379597103

​ 与之前一张不同的是,加了个服务发现模块。图比较简单,这边文字描述下。服务A-N把当前自己的网络位置注册到服务发现模块(这里注册的意思就是告诉),服务发现就以K-V的方式记录下,K一般是服务名,V就是IP:PORT。服务发现模块定时的轮询查看这些服务能不能访问的了(这就是健康检查)。客户端在调用服务A-N的时候,就跑去服务发现模块问下它们的网络位置,然后再调用它们的服务。这样的方式是不是就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了呢?客户端完全不需要记录这些服务网络位置,客户端和服务端完全解耦!

下面的例子有助于我们理解服务发现的形式:

​ 例如邮递员去某公司一栋大楼投递快件,向门卫询问员工甲在哪一个房间,门卫拿起桌上的通讯录查询,告知邮递员员工甲在具体什么位置。假如公司来了一个员工乙,他想让邮递员送过来,就要先让门卫知道自己在哪一个房间,需要去门卫那边登记,员工乙登记后,当邮递员向门卫询问时,门卫就可以告诉邮递员员工乙的具体位置。门卫知道员工乙的具体位置的过程就是服务发现,员工乙的位置信息可以被看作服务信息,门卫的通讯录就是上文中提到的数据交换格式,此例中员工乙就是上文的已方,门卫就是服务发现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