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9 lines (11 loc) · 4.47 KB

序.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9 lines (11 loc) · 4.47 KB

灵丘地处晋北高原的东北边缘,西汉置灵丘县,以赵武灵王葬此,故名。全县总西积二千六百一十平方公里,山河壮丽,人杰地灵。我们的祖先早就看中了这块宝地,在这里生息、繁衍。近年来发现的南水芦新石期时代遗址就是明证。那精细的石刀、石斧、石耒和陶鬲残足,可鉴祖先们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那陆续发现的平阳布、秦半两、汉五铁,以及陶壶、盘、匙、盅等器皿,足可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文明。

灵丘是战略要地,素有 “燕云扼要” 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见之于史料记载的远可追溯到公元前三百多年的赵国。赵武灵王曾在这里屯兵戍边,胡服骑射;近有著名的平型关大战。我们的先辈们反对外族侵略的斗争为今日人类的幸福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灵丘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抗日根据地。1937 年 1 月,抗日救国牺盟会在灵丘发展会员一万余人;5 月组织了游击队;10 月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即开始活动。同年,灵丘人民组建了一千人的抗日义勇军。三五九旅旅部、雁北地委、晋察冀边区二专署、雁北支队长期驻扎在这里。王震、聂荣臻、杨成武、关向应、李天佑、刘澜涛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在灵丘创办过特种外科医院。

千百年来,祖祖辈辈的劳动人民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是历代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和艺术珍品,它具有很高的文化欣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对促进整个文艺创作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导师,对民间文学曾给以很高的评价。我国 把 “十大文艺集成” (包括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三集成) 作为 “七五” 期间的重点科研项目。这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前法大的工程,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深远意义的基础工程,被称之为 “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子孙” 的 “文化长城”。

1984 年,中央文民字第 808 号文件指出:“为了汇集和编纂全国各地区、各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成果,保存各族人民的口头文学财富,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推动我国民间文学工作的新发展,使民间文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力量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和《中国谚语集成》。” 今年 5 月阳高 “三集成” 工作会议上,地区有关领导进一步贯彻中央精神,强调该项工作,我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遂于 5 月 20 日成立了领导组和编委会,并立即开展工作。编委会的五名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发动和组织全县广大民间文学爱好者,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搜集、整理。经过四个月的辛勤劳动,使我县的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共搜集民间文学作品 60 万余字,其中民间传说、故事 270 篇,民间歌谣 107 首,民间谚语 1053 则,编辑出版《灵丘民间故事歌谣谚语集成》上、下两册。这是我县民间文学事业的空前壮举,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它必将推动我县民间文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对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和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都将起到较大的作用。

我县民间故事、歌谣、谚语集成工作一直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关怀和支持,拔了专门经费;县委宣传部、文联、文化馆三单位各责成一名同志从事编辑工作;全县广大民间文学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辛勤采撷,使搜集整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此谨向所有关心这次 “集成” 工作的同志致谢!我们将把这次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作为一个新的起点,进一步发动群众,整理出更多更好的民间文学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灵丘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李江
1990 年 10 月 1 日